如何阅读文献

在北航有幸上了一学期刘雪峰老师的课,刘老师在课堂上用数学方法看待生活的角度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在课后,我翻阅了刘老师的《心中有数……》一书。在这本书中,提到了有关如何读学术论文的思考。

我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期间,组里的导师经常会和我们聊天,比如聊一些我们领域中优秀的人的工作方式。有一次谈到一个国外的老师,他每年都在顶级的会议和期刊上有稳定的输出。有人问他如何做到这么高产,他提到了一个自己的工作方式。

我们知道,国外每年大概都有一个月的假期。在休假之前,这位老师会把当年该领域的相关学术论文全都打印出来,然后跑到深山的一个度假村里,每天研读打印出来的论文。

关键在于,他读论文时并不是把论文从头到尾地读下来,而是看到了这个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立刻把论文扔在一边;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解决方案、推导过程写下来。

最后,他把自己的答案和文章中给出的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很多时候,他给出的方案甚至比手头的论文还要好,这时候他就把这个点子整理出来,投到会议和期刊上发表。

我们注意到,这个人看学术论文的方式和上面我同事看《甄嬛传》的方式的本质特点是一样的。他会“主动预测”:看到一个问题时,不是着急看其他人怎么解决,而是先自己提出一个方案。他也会“从差距中学习”:把自己的方案和论文中的方案进行对比,从中提高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主动预测+从差距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